文:Justin
圖:Justin / Hana

這位婦女居住在馬尼拉北部一個叫做Sitio Pajo的貧民窟內。在當地基金會介入前,這個村落的居民長久以來處於赤貧狀態,居住在衛生、經濟條件極差的環境中;年輕人不務正業,每天與賭博、偷竊、搶劫及械鬥為伍;老人疾病纏身,婦女沒有節育觀念,每戶人家平均有五至八位小孩要撫養。
GK演講員,也是該基金會幫助的第一戶居民Joyh表示,基金會的理念是透過勞力工作,讓貧民窟居民體會「先付出再收穫」的意義;居民除了蓋自己的家外,還包括鄰居的房子及社區基礎設施。Joyh認為,只有透過親身參與,居民才會心存感激和希望,而不只是被動接受幫助而已。
圖:Justin / Hana
「我祈求上帝,末日審判(Judgment Day)不要在今夜降臨,我的四個小孩都還沒長大!」一位婦女回憶凱莎娜風災引起洪患的夜晚,她和家人躲在簡陋的住家二樓,眼看洪水不斷上升,唯一能做的事卻只有禱告。洪水在隔天早上停止上漲,除心存感激外,婦女當下立刻動身,以水盆和繩索充當交通工具,確認街坊鄰居的安全。
這位婦女居住在馬尼拉北部一個叫做Sitio Pajo的貧民窟內。在當地基金會介入前,這個村落的居民長久以來處於赤貧狀態,居住在衛生、經濟條件極差的環境中;年輕人不務正業,每天與賭博、偷竊、搶劫及械鬥為伍;老人疾病纏身,婦女沒有節育觀念,每戶人家平均有五至八位小孩要撫養。
菲律賓本土的GK基金會一年前注意到Sitio Pajo的狀況,開始在這個村子推行社區改建計畫。基金會負責提供資金、建築材料及技術輔導,由每位居民付出勞力,協助整個村落進行社區重建,拆除舊鐵皮屋,改建為水泥砌成的雙層小屋。根據基金會規範,每戶住家要入住新房子,必須付出1000小時的勞力,戒掉賭博、抽煙喝酒、偷搶等陋習,以相互合作的精神打破長久以來的惡性循環。
GK演講員,也是該基金會幫助的第一戶居民Joyh表示,基金會的理念是透過勞力工作,讓貧民窟居民體會「先付出再收穫」的意義;居民除了蓋自己的家外,還包括鄰居的房子及社區基礎設施。Joyh認為,只有透過親身參與,居民才會心存感激和希望,而不只是被動接受幫助而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